%由肾脏排出。在肾脏清除过程中, 94 %由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主动排泌, 小部分未与白蛋白结合的酚红可从肾小球滤过而排出。实验结果提示在前述因素的处理后,肾小球功能仍然正常。 3.7 垂体后叶素对尿量和血压的影响及机制静脉注射 2U 1U/mL 垂体后叶素,尿量显著减少,血压降低,心率降低。垂体后叶素含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此处起调节作用的为抗利尿激素。肾集合管主细胞膜有水孔蛋白 2, 抗利尿激素可以作用于集合管上皮细胞上的 V2 受体,通过兴奋性 G 蛋白使细胞内 cAMP 增加,然后通过 PKA 使胞质内的水孔蛋白 2 磷酸化, 插入顶端膜,增加水的重吸收而使尿量减少。除此以外,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系膜细胞收缩,减小滤过膜的面积, 从而降低肾小球的滤过率。[3] 抗利尿激素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 V1 受体, 使血管平滑肌收缩效应,产生升压作用。生理浓度下抗利尿激素一般不引起血压升高,这是因为其能提高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 其加压作用能立即被降压反射纠正。[3] 本实验中可见处理后血压明显降低, 可能原因为尿量减少使体内循环血量增多, 刺激心肺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心迷走兴奋加强使心率降低, 心交感紧张性降低使血压下降。 4. 结论神经与体液因素的变化可以影响肾小球的滤过过程及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过程,从而作用于尿生成过程。血容量增加、血浆晶体渗透压上升、利尿剂可使尿量增加, 血压上升。迷走神经外周抑制循环系统, 可使尿量减少, 血压下降。去甲肾上腺素可使血压上升,尿量减少。酚红可经尿排出。 5. 参考文献[1] 陆源, 夏强等. 生理科学实验教程.第2版. 浙江: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 299-300 页. [2] 姚泰. 生理学.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第2版[3] 杨世杰. 药理学.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