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银行贷款的筹资方式时, 应注意把握两个方面: 注重信用评价, 把握贷款尺度。应设计建立适应公立医院特性的医疗机构信用评价体系, 完善公立医院自我评价工具; 充分运用评价体系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以指导公立医院确定正确的贷款结构与贷款额度, 提高抗击金融风险的能力; 加强内部管理, 降低资金成本。通过实行信贷银行招标、比较形成银行间竞争机制、充分利用流动贷款额度、确定最经济的固定贷款期限、选择加息调整期较长的贷款产品、利用网上银行结算手段、及时办理通知存款、合理利用公立医院资金浮游量等方式降低资金占用成本。针对其他筹资渠道存在的弊端,本文认为,应主动找寻问题的根源, 积极探索克服困难的途径。财政补助方面,更应注重结构与方式的调整, 不搞一刀切;财政补偿应充分鼓励社会效益的发挥、全面保障人员经费、以科研成果应用价值为衡量标准。慈善捐赠方面, 建议国家适当调整捐赠政策, 尤其是调整税收减免政策, 鼓励社会捐赠的增长; 公立医院也应主动出击, 积极与企业及富有阶层联系沟通。同时, 应积极适应当前公立医院发展形势, 探寻全新的筹资渠道; 在健全公立医院信息管理能力的前提 5 下,推行“医院就诊卡”,充分利用其沉淀资金;借鉴其他民生工程成功经验, 推行国有控股制医院, 申请上市募资; 参考“上海申康”托管模式, 推行非营利性医院政企合作( PPP )融资方案,解决筹资政策瓶颈。参考文献: [1] 李乐波, 俞斯海, 朱晖. 浙江省地市级公立医院改革绩效评价研究[J]. 中国医院, 2013 , 17(5): 34-35 [2] 李乐波. 补偿机制下公立医院内部运营管理探索[J]. 财经界, 2013 , 313 ( 20): 128-129 [3] 李乐波, 李飒飒, 吴强. 地市级公立医院改革阶段性绩效评价及分析[J]. 医院管理论坛, 2013 , 30( 11):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