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故乡》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160KB

文档介绍
章浓郁的抒情, 生动的人物, 精巧的结构, 个性化的语言, 近乎完美的结合地一起。教学目标是: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主题;把握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这堂课放在八年级下学期上, 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降低难度, 我根据小说三要素设置了学案, 准备通过故乡人、故乡景、故乡情的前后变化来凸显主题, 强化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课堂上我从明确小说三要素导入新课,这篇小说中作者主要刻画的就是两个人物: 闰土、杨二嫂。我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探究小说的主题。学生也根据提示“什么人做什么事”概括出了小说故事情节——“我”回乡搬家, 并根据时间顺序,在“故乡”前再添一个词, 概括全文结构层次为:(一) 回故乡(二) 在故乡(三)离故乡。紧接着提问“故乡有哪些人,这些人有何变化,这些人有何性格特征? ”造成人物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按照我的要求完成学案,引出对比。这篇文章对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文字量稍大,课前我作了尝试,专心读完要 17分钟。少部分学生课前预习过,但多数学生是一头雾水。我只专注于自己的课前设计,忽视了学清,在学生遇到文本生疏的难题时,我应该停下脚步,给学生时间熟读文本,而不是拖着学生一味奔跑。学生回答问题时, 我太过于追求完整和统一,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扩散。学生整节课都被我的学案套住了,他们 40 分钟都在寻找,寻找我要的答案。课堂上我对学生的关注和鼓励不够, 点拨也不到位, 导致学生回答问题不够自信, 声音不够洪亮。这堂课,学生通过填表虽然学有所得,但学得匆忙,没有体会到语言的美。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没有得到落实。回想这堂课,遗憾满满。鲁迅文章的教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但是只要自己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一定可以做到熟能生巧, 在今后的家教学中也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无定法, 只要自己始终用心,始终有一份责任心在,我相信我的教学水平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