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财务外包在西方财会届产生了不小的反响。最近一两年,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一些工人通过游行表达抗议,认为把大量就业岗位转到发展中国家将会让本国的失业率更高。但支持外包的声音仍然占据主流,现在支持和反对两种声音胶着在一起,让未来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可预期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饱受争议的行业已经逐渐走向成熟Р[3]。Р2.2.1财务外包的兴起Р(1)财务外包兴起的背景Р管理大师德鲁克(Drucker)在其《大变革时代的管理》一书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再过10或15年,组织也许会将所有‘支持性’而不‘产生收入’的工作以及所有不提供升入高级管理层职业机会的活动都委托给出外单位去做[4]。在过去的20年里,外包的迅速发展证实了大师的预言,外包已成为当前企业界与理论界关心的一个热点。Р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英国发起一股私有化浪潮,而在美国则开始了对大量公用事业行业进行放松规制(deregulation)的运动,纵向非一体化(disintegration)的迅速普及极大地改变了公用事业领域极端纵向一体化的传统结构。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各国企业掀起了一股业务流程重构的浪潮,使企业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过去仅以规模来评价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观点被代之以企业的盈利性和增长性。这一变革使企业的外包活动空前增长。Р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外包越来越普及。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企业重构运动的延续,从l992年到1995年企业界再次掀起了一次瘦身运动和结构调整的高潮[5]。20世纪80年代的管理实践使90年代初的管理理论界空前活跃,比如90年代初在生产运作领域的精益生产理论、敏捷制造观点以及以“核心竞争力”为代表的战略管理思想等等开始流行,企业界和学术界对一体化的认识逐步深化,外包作为准一体化或反向一体化的一种管理或组织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