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文学理论导引 王先霈 孙文宪》教学大纲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47KB

文档介绍
动和夸张的戏谑来引人发笑的闹剧。正剧是兼有悲剧和喜剧成分的戏剧样式。正剧反映的矛盾冲突通常总是以先进战胜落后、正义战胜邪恶获得解决,以正面人物战胜反面人物获得胜利而告终。社会问题剧和英雄正剧是正剧的两种类型。三、戏剧语言戏剧兼有叙事和抒情两种因素。戏剧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使戏剧的叙事有了抒情性。戏剧的叙事和抒情主要靠人物的表演来实现,人物语言是表演的基础和基本手段,所以,在戏剧文学中人物语言特别重要。和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有所不同,戏剧人物的语言在戏剧叙事和抒情中承担着多项任务:展开剧情,推进戏剧冲突,同时还要表现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与台下的观众形成交流。根据戏剧的特殊要求,戏剧文学的人物语言要有动作性、个性化的特点,并且要富于潜台词。戏剧文学的语言还要求尽可能通俗易懂,明朗动听。一方面便于演员“上口”,另一方面便于观众“入耳”。本章关键词文本:也被译作“本文”,它的本义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存在方式,在现代批评理论语境中,文本泛指人们可以对其进行理解和解释的符号或符号链。这种从语言或话语而不是从作家的角度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突出了文本的符号特性。体裁:文本明显可辨的种类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于审视生活的角度、塑造形象的方式、语言表现的形态、体制篇幅的规模等方面。体裁对作者的写作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同时也制约着读者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和解释。诗歌: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文体。诗歌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抒情性和语言的韵律性。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意象即为表达某种意念或意蕴,使读者得之于言外的艺术形象。“意象”即表意之象、寓意之象、见意之象。西方文论把意象视为诗人的主观意念与外界的客观物象猝然撞击后的产物。意境: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或审美境界,具有“境生于象而超乎象”的特点。意境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在西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