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多数家长接受,推行的阻力很大。笔者在近二年的实践中,明显感到初一时因考试压力小,同学们的研究热情很高,家长也比较支持,研究任务都能较好地完成。到了初二,特别是下学期,学生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考试,尽管老师一再调整研究性学习计划,增加课内研究时间,但不少学生的研究任务还是不能按要求完成。有的家长甚至明确反对搞研究性学习,认为初中生的首要任务是打好基础、巩固基础,为中考作准备。至于上网找资料、搞调查研究、写课题报告,这费时又“无用”的研究性学习,上了大学后再搞也不迟。第三,研究性学习还要求比较充足的教学设备和课外教育资源,在目前情况下,这些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第四、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再只是教室、校园,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个挑战,教育者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修养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另外,在音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还需注意这几个问题:1、要正确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中师生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辅导者”、“将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以学生认知的价值导向和自主的取舍、判断为标准,对学习材料进行处理。由于音乐教学较少地受到“应试压力”的影响,因此,本课题研究获得了比较客观、自然的“师生关系”图景,对于我们继续探索教育问题提供了帮助。2、研究性学习要重视过程,关注延伸。评价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过程学生的受益性,而不在于研究成果的多少与水平的高低。例如学生通过收集德德玛演唱专辑,通过欣赏、比较,发现一些歌带并非德德玛本人原唱。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音乐鉴赏力。同样,教师的关注点不应只停留在课题本身的知识点上,而应同时注重对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和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延伸。如通过分析“茉莉花”,知道汉族民歌的地方色彩,同时举一反三,可延续研究有关音乐与人文学之间的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