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提高, 动态地满足了消费者偏好变化, 也避免了同质产品过度竞争, 走出了传统成本最小化的过度竞争陷阱。因此创新可避免产能过剩带来的资源浪费, 是降低成本的可持续途径。因为传统降低材料、人工费用方法, 总存在极限, 并可能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创新是成本最小化的另一条途径。根据 2009 年《中国统计年鉴》, 2008 年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消费 45.7% ,投资 45.1% ,净出口 9.2% 。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 1978 年为 66% , 2008 年为 45.1% 。虽呈下降趋势, 但仍然无法改变我国投资驱动型经济特征。 1994 年施行分税制改革以来, 各级地方政府为追求 25% 增值税分成,以各种优惠政策相互竞争投资项目。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型经济, 在宏观上表现于周期性产能过剩, 不得不对部分企业实施关停并转; 在微观上表现于产品供过于求, 必然导致企业削价竞争,形成价格战,价格甚至低于成本( P<Cs+V+C0+Ce ) 。成本最小化压力不断加大。在成本模型 C=Cs+V+C0+Ce+Cr&d 中, 如何实现成本最小化?就各级政府而言,各区域应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与本区域特点相适应产业, 形成有区域特点产业集群, 区域间才能形成分工与合作格局, 才能从根本上破解重复建设、产能过剩问题。就企业而言,应加强研究与开发投资, 实施差异化战略, 走产品创新之路, 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地推出满足消费者偏好的、个性化产品,消费者才会赋予其较高保留价格, 企业才能不断地筹集到创新基金,最终规避价格战。总之, 政府和厂商应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劳动者健康前提下, 寻求实现成本最小化现实途径。成本模型演进表明,经济发展约束条件不断增加, 也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不断拓展。企业只有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消除其行为负外部性,人与自然才可能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