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速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课程, 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它要求教师根据速录师的技能要求和工作要求, 设置具体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扮演速录师, 并对相关服务项目的内容进行全程速录。学习情境的设置,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克服急躁、枯燥的心理状态, 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缩短“学校——社会”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并高质量地完成各项速录任务。 4. 考核方式创新。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往往是以试卷的形式进行。但是, 速录课程的考核却无法使用试卷, 因为学生的文字录入速度及准确率只能通过实践即“上机”才能得到反映。尽管速录课程也有理论知识, 但这些理论知识完全可以在学生的上机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 速录课程必须抛弃试卷考核的方式, 将实践成绩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不仅如此, 在考核成绩的确定上, 完全可以引入速录师资格考核成绩。速录资格证书实际上是行业准入资格证书,只有取得了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相关的速录工作。因此, 作为培养速录师的学校, 应当要求学生参加速录师国家资格考试, 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并将从业资格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学业成绩, 使两者统一起来。人才培养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速录人才培养也不例外。但是, 将不同的培养组合起来, 吸收各自的优势, 形成一个更好的模式却是可能的。因此, 作为学历教育机构, 应当吸取专门培训机构对速录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 并将其移植到学历教育中,从而提高速录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益。[ 注释]①孔悦. 速录师培训:除打字速度外更重综合素质[n]. 新京报, 2011-10-31. ②宋德松. 速录师:把声音变成文字的实践者[n]. 天津日报, 2005-03-30. ③汪瑞林. 速录技能与综合素质缺一不可——从首届全国速录信息处理大赛看速录人才的培养与就业[n]. 中国教育报, 2011-04-20.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