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大学生自杀现象成因(心理学)——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需求增长速度, 致使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使他们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同时, 社会对人才技能要求的提高, 致使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或者是薪酬较低不能应付日常的开支, 以至于不安与焦虑的情绪高涨, 造成意志消沉, 难以实现其对地位、声望、荣誉、支配、赞赏的需求。 5 .自我实现需要的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父母倾注了全部的希望,使其从小就在一个安逸的条件下长大。而且,优秀的大学中的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个中学中佼佼者,在中学时代也许都是顺风顺水,但是优中选优的大学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而且大学是相对独立且自由的, 也很难有人去发掘同学的特长,会给大学生一种自我能力难以表现的压抑,使得其自我实现的需要难以满足。四、对大学生自杀的积极预防 1. 加强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大学应坚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充分挖掘人的所有潜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是防止大学生自杀的有效办法。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告诉他们“一个人活着应该有家庭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 选择自杀, 这种行为是自私的”。对学生干部和辅导员进行轮训,让他们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人格顺应和情绪失控的基本规律,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宣泄,代偿,转移等,使其应付挫折的能力得到提高。 3. 掌握大学生自杀心理过程和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除了冲动性自杀行为以外,自杀是要经历一个过程有规律可循。大学生的自杀行为虽然受制于一般的自杀心理规律,但也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4. 筛选高危人群,做到有的放矢对于个人心理素质较差的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学生所在的院系要负责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筛选出高危人群进行行为观测与心理检测,从而确定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预防。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