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的效果。除了学校, 整个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 如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展览馆等馆所以及公园、影剧院等应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包装, 使之富于情节, 增强传统节日文化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进而形成对青少年的熏陶与感染的合力。此外, 在青少年当中, 除了电视, 互联网已成为第二大媒体, 对此, 电视文艺及网络如何用健康的、有益的艺术形式对新兴的文化现象进行引导, 也可以成为传统佳节晚会及各种庆典活动的主题。 3· 摒弃落后的风俗习惯, 将传统节日文化发扬光大对民间文化传统的理解与尊重是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最具人性的支持。然而, 传统节日毕竟都是产生于物质生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古代, 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点封建迷信的色彩, 如在春节期间, 大年初一至初三不许倒垃圾, 怕倒掉财气, 禁动刀剪针线, 忌讳摔坏东西等; 又如清明的扫墓等也带有一定程度的迷信成分, 而随着科学的发展, 如果传统节日文化的“粽叶”里老包着一成不变的旧核, 就很难对大众产生吸引力。因此, 传统节日文化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自发的调节流变, 摒弃一些不良的落后的风俗习惯, 而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发扬光大。同时, 作为民族标志象征的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节日文化, 如民间的剪纸、年画、傩戏、戏剧、皮影、民间社火, 以及重要的文化方式, 如除夕团圆守岁、闹元宵等等, 作为文化遗产需要传承保护, 需要自觉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让世界更加细化而全面地了解中华文明, 让中华文明为人类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树立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为他们接受传统节日的优秀文化内涵创造良好的环境。总之, 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历史悠久, 内涵丰富, 是中华民族对自己的独特性、自信心的一种世界化注册与宣示, 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必须加强对青少年传统节日文化的“接受”教育, 增强民族意识, 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