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参考)隧道变形及其控制技术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19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平应力大于 1 的情况,占主导地位。图 20 是根据大量实测数据统计的初始应力与深度的关系。 10 a 垂直应力与深度的关系 b 水平应力与深度的关系图 20 初始应力的实测统计根据图 20 的统计数据, Hoek 认为: · 深度超过 1000m 以后,垂直应力基本上可以用 p= 2.6 ×H 表示; · 小于 1000m 深度时,水平应力一般比垂直应力大,在 500m 左右,平均大 1.5 倍。更浅的情况,其比值更大; · 1000m 以上的情况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趋于大致相等。(c) 构造应力场很不均匀, 它的参数无论在空间上、时间上都有很大变化, 特别是它的主应力轴的方向和绝对值变化很大。(d )用分析方法求解初始地应力场, 由于明显的原因( 构造的、力学形态的、量测技术上的等), 常常会导致极大的偏差。因此, 在理论分析中, 常把初始地应力场按静水应力场来处理。在某些重要的工程中, 多采取实地量测的方法来判断主应力的大小及其方向的变化规律。初始地应力场是决定隧道稳定性和破坏形态的基本因素,因此,在隧道的设计施工中, 掌握初始地应力场是极为重要的。(2) 地质体(围岩)力学的(强度、变形) 、构造的(不连续面分布、各向异性、层状、块状等)特性地质体的力学特性包括强度特性、变形特性, 同时也必须认识和掌握地质体的构造特性。隧道工程实践充分表明: 围岩的构造特性远比力学特性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 对围岩不仅要从力学特性上进行分级,也要在构造特性上进行分类,两者缺一不可。目前从围岩的地质模式上, 通常把围岩按其构造分为整体状围岩、块状围岩、层状围岩、碎裂状围岩及土质围岩五大类。由于这五类围岩的构造特点, 其变形和破坏模式也有所不同。实际上,这种划分方法与采用的理论分析方法也是相适应的,如表 2 所示。表2 围岩地质模式划分围岩地质模式土砂状碎裂状块状(层状) 大块状整体状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