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福建“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研究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3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此,我们尽量选择目前列入各部门统计范围的规范化指标,未列入部门统计范围的指标也要选用测度工作量少、技术难度小、经济成本低的指标。一些虽能较好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但测度复杂、成本较高的指标如可持续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等指标未作选用。同时,我们在选择指标时,尽量注意选用能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具有代表性、被广泛认可的指标,避免含义相近的变量重复出现,避免由于指标过于繁杂影响指标体系的使用效率。Р3、稳定性和连续性原则。在设计“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时,既充分考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条件和需要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坚持与时俱进,力争对未来发展有所预见而力求一定的连续性。在设计指标时,我们继承了我省以往五年计划中用到的一些实践证明符合我省实际,能较好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的、基本的、稳定的指标,如GDP、城镇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摒弃了一些带有时代烙印、已经过时的指标,引入了一些以往五年计划和规划中没有出现过的、更具有科学性、更能体现时代进步的指标,以保证整个五年规划指标体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Р 4、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一是所选指标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比较显著的指标,保证同一指标在时间上的纵向可比性;二是尽量与国家以及各省市“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衔接,在指标的口径、范围上保持大体一致,同时,一般选用相对数(如比例数、平均数等)指标来保证指标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具有横向可比性。“十二五”规划作为政府部门的规划,其指标体系的设定应充分体现规划的目的性,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指标体系的设定既要体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体现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应有利于体现政府宏观调控的意图,尽量选用一些政府能够通过市场调控,并引导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指标,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Р(三)指标体系基本框架与内容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