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精简篇)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Р(三)创新教育方式Р利用传统节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活动中,紧紧围绕节日主题,突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充分展现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注重提升文化内涵,通过举办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间艺术展示等活动,让中小学生在参与中亲身体验节日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Р三、下一步工作建议Р(一)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基地,教师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者,都需要在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弘扬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的同时,以身作则,从自身作起,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学生起到应尽的传播责任。学校可以通过举行有关传统文化活动来传播。因此我们希望校方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有效的途径发挥好学校在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中的作用。Р(二)家长的积极引导。家长是孩子教育的启蒙者,同时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导者。中小学生还处于思想未成熟期,因此在甄别信息和获取知识方面难免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因此家长要切实负起责任,尽力帮助孩子克服这方面的困难,而不是更多地期待外界的帮助。Р(三)建议市级、各县(区)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基地,定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讲座;举行诸如诵读比赛、讲演竞赛、手抄报评比等系列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召开主题班会活动;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纪念活动;爱老敬老教育社区教学实践活动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德育工作中,拓宽育人载体,丰富德育资源,增强育人效果,培养广大青少年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和弘扬民族精神。Р(四)教育部门要培养一支素质过硬、德艺双馨的传统文化教师队伍,坚持言传身教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给学生讲明白,以身作则来影响带动学生,使他们从思想上发生转变,逐渐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的人,使师生精神面貌有新变化、文明礼仪充满校园,真正把学校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