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论经济地理学方法在邮政史研究中的应用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19KB

文档介绍
料搜集还是研究方法上都超越了以往的研究,但仍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首先,对湖南邮政的研究仅限于描述邮政分布重心与集聚程度的随时间截面的变化,但失于泛泛而谈,并未详细考察原因。其次,对安徽邮政的研究虽初步揭示了人口,面积等影响因素,但并未识别出这些因素的“净影响”,人口与面积往往显著相关,“地理联系率”无法区分两者的净影响。虽引入了“口岸——腹地”的理论模式,但并未用距通商口岸距离,是否有铁路连通等因素详加讨论,以府为单位划分研究区域也导致精确性较低。因此,可在其基础上利用更多省份的县级邮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邮政发展程度与人口、面积、距通商口岸距离、现代交通方式等变量的回归模型,以期更精确地考察影响邮政发展的因素。 Р Р 参考文献: Р [1]刘艳芳.经济地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6. Р [2]王庆成.晚清华北的集市和集市圈[J].近代史研究,2004(4). Р [3]吴昱.从‘置邮传命’到‘裕国便民’——晚清邮驿与邮政制度转型研究[D].中山大学,2009. Р [4]刘文鹏.清代驿传体系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2. РР [5]徐建国.从兴盛到衰败:近代中国民信局(1866-1934)[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Р [6]史雷.晚清民国关中地区邮政发展研究——以邮政局所的变迁为中心[D].硕士论文,2012. Р [7]曾潍嘉.时空交织下的区域邮政版图在线——近代四川邮政空间复原研究(1891—1845年)[D].西南大学,2016. Р [8]吴昱.大清邮政网络的展开与业务拓展——基于<大清邮政事务通报总论>的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Р Р (高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РР???????РР???????2/view-15218172.htm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