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 海德格尔(1987)认为“语言是存在之居所”即“归根结底,哲学研究终得下决心追问一般语言具有何种存在方式”。行为、语言行为以及程序性语言行为3个维度本身体现出了语言研究的本体与客体的关系,在这个三维的语言空间中,语言本体往往是其表达客体的一种主观化体现。语言是现实世界的一种体现和映射,那么语言的语言性和世界的世界性和历史的历史性是本源性的(张贤根,2006)。那么,商务英语研究的本体语言对应的客体内容又是什么呢?在进行商务语言研究时,应当首先认识到其语言特征问题的存在。例如,在研究语言规律时,首先应当注意到该语言为什么会像它所发生的那样进行交际,即该语言为什么在某种语域下会具有交际功能,而在另一种语域下则会产生交际失灵――某一言语行为在商务语境下没有语用功能。 РР 有了关于研究本体的假说以后,我们就可以对研究客体进行实验并对结果做出推测,从而观察实验结果对应的假说是否成立。如果实验获得了预期的结果,那么,研究本体的假说便得到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并有可能成为一种理论,甚至成为一条“语言定律”。当然,任何语言理论或定律都不是最后定论,这一过程会不断地重复下去。新的研究客体和数据,新的观察和新的实验结果将不断出现,从而取代旧的自然定律。 Р 但是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语言研究者并不需要程式化地将以上过程逐步实现。事实上,语言研究往往对直觉或感性的认知有很强的依赖性。尤其对于强调语言目的的商务英语而言,语言行为的发展变化是无法用简单的数学规律进行封闭条件下的模拟和迭代,直觉、洞察力甚至思维方式这一类感性因素常常更起作用。纵观商务英语研究的本体、客体发展,以语用需求为主导的实践运用往往成为商务英语研究的主导动力。该驱动因素体现了不同时代的需求特征、不同言语行为的研究特征,如大量的以非英语国家语言习得者为研究对象的商务英语实证分析,中国商务英语学习者的口、笔语语料分析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