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商业银行贷款管制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以上问题属于政府的经济性管制。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政府管制体现出了如下的特点:首先是范围变大,通常认为关乎民生的重要产品和服务都需要政府管制;其次是管制趋严,涵盖价、量、交易者(准入制度、购买者条件限制等);最后是不受管制的交易,暴力侵犯与违约是否恶化有待考证(民间交易恶化并不是最严重的)。 Р 市场经济的含义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市场经济是指一种非暴力威胁的、双方愿买愿卖的制度;广义的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РР 将“市场经济”与现状对比,我们发现一些矛盾: Р 愿买愿卖与禁止的矛盾; Р 交易流程的矛盾:A禁止与C交易,中间一个B,A被规定按什么价、什么量、卖给谁,或只能按B定的价卖给B,由B卖给C,或必须按B定的价、要的量卖给B,B再卖给C; Р 民间交易的暴力侵犯与违约没有基本保障; Р 存在严重不确定性(不透明,交易没有稳定重复性)。 Р 纵观与当前经济发展伴生的信贷资金供求矛盾,资金交易缺少稳定可持续性的管制制度难辞其咎;形成相对成熟的持续管制所面临的困顿局面,缘于某些超越规律而形成的自上而下管制的社会认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创造条件往往被曲解为“遇到红灯绕道走”,一窝蜂地上,常常会使管制、调控、软着陆等举措“一刀切”的下达,“千篇一律”往往造成地域、行业、资源差异的忽视,进而影响整个资金面管制的良性互动。因此,应正确认知信贷资金的供求的一般规律,科学总结业已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贷款管制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宏观经济发展指引和资源配置准则,从源头上化解“争项目就是增贷款、争贷款就是增税收、争税收就是增贡献”的怪圈。 Р (作者供职于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РР 3760042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