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二规教言论》思考题参考答案(7—12课)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33KB

文档介绍
因缘、本体、果位三方面来宣说四谛的?Р答:四谛指佛陀初转法轮时所宣说的苦、集、灭、道四真谛,苦谛指情器世间一切万法,其本质是苦;集谛指这些苦的来源是业和烦恼;道谛指遣除苦的道理和方法;灭谛指解脱与证果。四谛包括在因果或轮涅两个方面:轮回的因与果分别是集谛与苦谛,涅盘的因与果分别是道谛与灭谛。Р佛陀在经典中从三个方面宣说了四谛:(1)、因缘方面,明白此乃苦谛,此乃集谛,此乃道谛,此乃灭谛;(2)、本体方面,了知苦谛,断除集谛,依止道谛,现前灭谛;(3)、果位方面,了知苦谛无所了知,断除集谛无所断除,依止道谛无所依止,现前灭谛无所现前。РР22、请具体说明真正的信心是什么样的?你具有这种信心吗?Р答:真正的信心是对佛法僧三宝、苦集灭道四圣谛与无欺因果规律,生起稳固的信解。作为一个佛教居士,需要通过闻思修行,在这三方面不断加深理解,直到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Р23、为什么要谨慎取舍因果?对此,你怎样生起坚定的信解?Р答:《百业经》说“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成熟时,其果定成熟。”有些业即生成熟,有些业下世成熟,有些业来世成熟,造了善业即感生善果,造了恶业即感生恶果,因此,应当谨慎取舍因果。作为一个修行人,务必在因果概念上再三下功夫,令自己真正生起因果正见,否则,没有因果正见的人,肆无忌惮地造恶业,来世的果报非常可怕!Р第十二节课Р24、我们为什么要布施?布施以后自己变穷了怎么办?不布施会有哪些过患?Р答:即生虽然积累了许多财富,但死亡到来的时候,一点一滴也带不走,因此,应当生起布施之心,修积未来的福报。因为,往昔的布施带来今生的富足,今生若没有布施,来世定会非常贫穷。另一方面,对具贪心的凡夫而言,财富也有很多过患,首先有积累的痛苦,接下来有守护的烦恼,不善用财富而造恶业则是更大的过患,所以,有了财富应当布施,这样才能遣除不必要的痛苦,为来世种下安乐之因,知足少欲才是真正的财富。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