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丧失人文精神”云云。文学当然不能堕落成金钱的奴隶,但也不应该视金钱为洪水猛兽。再伟大的作家、再高雅的艺术也不可能完全与市场隔绝。近年来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代表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就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读者欢迎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仅可以盈利,而且应该多多地盈利,如《哈利·波特》, J · K · 罗琳凭借《哈利·波特》在中国拿走了将近一亿的版税。Р其三是尽量营造和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实现文学想象的联动与互动。创意是文学的生命力。“文学创意”的基础是“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智力结构,而文学创意则是想象力实现的基本通道。文学创意的结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二是内容。内容上的创新比形式上的创新更艰难,它需要作者具备高深的洞察力,把笔伸入别人没有写过的领域,给读者以全新的体验。Р《哈利·波特》就是以创意的思维方式,通过巫术魔幻的超常规方式制造了一个一般作品无法达到的想象空间,十分迎合人类的想象欲望。虽然影片反映的不外乎是人类文明传颂了几千年的“善战胜恶”的主题,就其整体上的艺术构思而言,也许说不上是人类想象的最高境界。因为其中的魔杖也好,魔法的变化也好,其艺术上的逻辑性和震撼力,远远没有达到我国《西游记》的艺术水平。但它就是符合了现代文化语境下的创意规则。作者罗琳及其经理人非常重视《哈利·波特》的质素,每一集的创作都经过长时间的资料搜集、情节构思和撰述,相隔一两年才有新书面世,所以每一集都保持水准,每一集都显出丰富创意,而不因循上一集的老路。这样的创意路线就是《哈利·波特》成功的根本原因。Р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家常常能从“异”中找到“同”。如同蒙田所说: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事物如果发展到极致,可能会指向同一个结果。比如高兴和悲伤,都能让人流下眼泪;爱和恨都有可能让人变得疯狂、失去理智;过于自卑或者过于自负的人,都喜欢吹牛。反之,还能够从“同”中发现“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