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必须回家一次,大约需要2天,母亲为其请了陪护阿姨。但是当母亲要离开时,小晓大吵大叫,紧紧抓住妈妈不放,哭成了小“泪人”,无论如何不让母亲离开。思考:1.小晓的情绪反应正常吗?2.试分析小晓为何有此心理反应?3.作为护士如何帮助小晓?目录CONTENTS010203儿童病人概述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儿童病人概述PART01儿童病人概述ENTER范围:胎儿期到青春期(初生~14岁)在我国目前临床工作中将初生至14岁的儿童作为儿科的就诊对象,按照年龄可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发育特征和需求,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儿童病人心理影响因素PART02(一)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新生儿期(出生~28天)婴儿期(1月龄~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6、7岁)学龄期(6、7~14、15岁)感觉完善,睡眠长达20~22小时。已经具有愉快与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对人脸特别感兴趣某些特征与父母的行为相协调适应反应6个月后开始认生,分离性焦虑对母亲或者照料者产生依恋易激动,哭闹,情绪不稳定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断乳期心理活动表现:抗议期,失望期,否认期具体形象模仿能力强,第一反抗期,恐惧,退行主动性强,自行其事社会性语言有很大发展,以自我为中心交谈技能明显提高,注意转移灵活勤奋感,自卑感,心理障碍。掌握书面语言并向抽象思维过度,有意识参加集体活动求知欲、想象力、破坏力、创造力都很强。年龄阶段人格特征应激反应亲子行为(一)儿童病人的心理影响因素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儿童病人的心理评估儿童病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PART03(一)儿童病人的心理评估ENTER通过心理评估手段了解儿童病人的气质类型,有助于发现需重点关注的病儿。1.儿童病人气质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