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成为优秀技能型人才提供学科支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课程作用本门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程是各专业公共基础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为主要内容,为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性质课程定位03课程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和职业生活的能力;2.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校园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1.培养大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2.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3.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4.培养大学生具备完善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1.明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理解和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是大学生的基本要求;2.掌握人生观基本理论,深入思考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理解在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和科学对待人生环境;3.了解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掌握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掌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04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对学生遇到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重视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自觉性。设计理念教学设计从当前学生成长中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确定了“12345”的教学体系,即为:一条主线、两种途径、三个结合、四个模块、五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