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肠系膜脂膜炎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pptx  |  页数:30 |  大小:785KB

文档介绍
面散在着大小不等的脂肪坏死灶,外观呈暗棕色或灰黄色。病灶可互相融合呈大片状,并由肠系膜根部向肠壁侧扩展。后期随着纤维组织的增生及瘢痕组织收缩,肠系膜逐渐缩短所属之肠襻也随之纡曲、变形、狭窄,甚至肠腔完全阻塞而出现肠梗阻。肠系膜的血管也常常被包绕。纤维化病变范围大小不等,但从剖腹探查所见,大多直径在5~10cm,肿块边界不清楚,较硬,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器官常有广泛、复杂的粘连,不易分开。Р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绝大多数病人无自觉症状。在出现症状的病人中,?1、一般表现?病人多为体质虚弱,消瘦,慢性低热,食欲不振,以及体重下降等慢性消耗的状态,病程可长达数年?2.腹部表现?主要为腹部疼痛、腹部肿块,以右下腹部较多见,左侧腹及上腹痛也可发生但较少。腹痛程度不太剧烈,呈慢性反复发作的隐痛,一般尚可忍受。腹痛无转移,也不向他处放射。一般情况下,腹部压痛轻,有时触到包块。相伴随的症状有腹胀、恶心、呕吐及食欲减退。据68例的统计,腹痛发生率为67.7%,呕吐32.3%,便秘8.8%,而腹部包块出现率约为50%。?当肠腔完全闭塞出现肠梗阻时,腹痛较为剧烈,有时呈绞痛样发作。?而肠系膜血管被绞窄后,可出现肠段坏死及化脓性腹膜炎,此时腹痛呈持续性并有腹膜刺激征。?3 .此外还可出现慢性腹泻、恶心、厌食、腹胀、消瘦、乏力、便秘和便血、腹膜剌激征等。极少数病人可出现肠梗阻或血管栓塞、不明原因发热、自身免疫性溶血及小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Р诊断:Р病史:据68例的分析,约1/4病人曾患有腹部外科疾病,而22%病人曾接受过腹部手术治疗。?临床症状有下列情况,可考虑为肠系膜脂膜炎。?(1)病程发展缓慢,数月至数年,伴长期低热,慢性消耗体质,体重下降等。?(2)腹痛及腹部包块相继出现,以右侧腹或右下腹为主,腹部包块质地较硬,伴压痛,活动度极差。?(3)消化道钡透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消化道黏膜无溃疡及占位性病变。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