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静安教院附校(倪继明)双主体德育课程...................

上传者:qnrdwb |  格式:ppt  |  页数:107 |  大小:22223KB

文档介绍
,还可以提供学生自由选择个性发展的课程等一系列问题。创设绿色生态环境1)调整作息时间。2)保证每人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3)每周一次全校性的文艺演出.4)保证德育课程和音、体、美课程的落实,并力争有效。5)学校不提倡买教辅材料。6)全校开出近100门校本课程。●7)调查生活质量,定时自我监控。“双主体”德育课程的建构2001年,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委托静教院附校进行狭义的德育课程,即思品课、公民课等的改革。学校至今进行了近十年的探索与实践。2008年,《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实践与研究》获上海市教委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学校也以此为题建立了上海市德育实训基地。学校的德育改革为各级领导所肯定。一、研究的范畴德育的范畴,一般有两种界定:一种认为德育包括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等等;另一种认为德育即为道德教育。“道”为道理,“德”为外在表现。“双主体”德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是在道德教育,但也部分涉及了道德教育之外的其他教育内容。二、研究的策略课程化校本化体系化二、研究的策略课程化:这里指的是大课程的概念。对学生而言,反映了学生的一种经历;对教师而言,教师即课程。静教院附校以课程为线索、为载体建构“双主体”德育课程。二、研究的策略校本化:国家、地方课程需要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更是依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发与实施。然而,德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校本化程度应该更高,这是德育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显著区别,关注差异是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方面。二、研究的策略体系化:体系化强调扫除“盲点”,使德育工作没有“死角”,成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课程。德育工作应该贯彻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德育不仅是分管德育的校长、教导的工作,也不仅是年级组长、班主任的工作,而是全体教师的神圣的、义不容辞的本职工作。体系化还强调多方面形成合力,使德育课程成为没有“围墙”的课程。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