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鉴赏古典诗歌的结构特点》

上传者:相惜 |  格式:ppt  |  页数:20 |  大小:53KB

文档介绍
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提问:“聚散匆匆”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从结构来看,“聚散匆匆”一句为全词第二句,相当于绝句中的“承”句。“承”首句“聚”意(“同在京城”),启下句“散”情,并进一步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两个意象表现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答案:写出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3“转”开生面“转”在结构上起转折作用,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层次顿生波澜。如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4妙“合”主旨“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妙合”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点题,于篇末或抒发感情,或议论明理,直接揭示主旨。第二种收束方式是暗中寄托,即用暗示的方法表现作者的感情、阐述的事理。最常见的是寄情于景,以景语作结。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提问: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分析:词的这最后两句好比是诗歌的“合”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也使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的感情抒发得更加强烈。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