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非特异感染,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泌尿系统感染通常称尿路感染,根据感染的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累及肾、肾盂及输尿管下尿路感染:累及膀胱和尿道*病原体非特异性致病菌70%左右,以G—杆菌为主,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约占50%。其他为肠杆菌属、变形菌、克雷白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等。G+菌引起的感染约15%,包括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粪链球菌等。其他。特异性致病菌主要为结核杆菌和淋球菌等。*发病机制机体尿路系统的防御机制受到破坏,致病菌增多到一定数量或毒力时,即可导致感染。正常机体的尿道外口和远端尿道正常菌群对病原菌起到抑制及平衡作用,使机体对感染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机体的防御机制还包括正常的尿液环境,正常尿路上皮细胞能分泌物质等。*细菌的数量和毒力对感染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一般认为尿内细菌浓度超过105CFU/ml时即可导致尿路感染,常见的大肠埃希菌。*诱发感染因素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抗感染能力减弱梗阻因素医源性因素*感染途径上行感染这是尿路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多见于女性病人。血行感染致病菌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入泌尿生殖系统器官。常见为肾皮质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淋巴感染泌尿生殖系统邻近器官病灶的致病菌经淋巴系统传播至泌尿生殖器官。比较少见,多见于肠道的严重感染或腹膜后感染等。直接蔓延感染由泌尿生殖系统邻近器官的感染直接蔓延所致,如阑尾脓肿、盆腔化脓性炎症等,外伤也可直接将致病菌带入泌尿生殖系统脏器引起感染。*诊断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是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典型临床表现。尿液检查是最基本的检查。尿液中应当找到致病菌及白细胞(或脓细胞)。⒈尿标本的留取⑴一般留取中段尿。⑵导尿一般适用于女性患者。⑶耻骨上膀胱穿刺,适用于新生儿和截瘫病人。用这种方法留取的尿液最可靠。尿培养标本的留取应为清洁中段尿或耻骨上膀胱穿刺。*新型的女性集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