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学堂乐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一、学堂乐歌简介学堂乐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旧曲填词,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复国强兵、抵御外辱的爱国主义思想;宣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反映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等。最初学堂乐歌大多采用日本歌曲去掉进行填词,如《中国男儿》;后来主要选取欧美测流行歌曲、军校歌曲,如李叔同的《送别》是根据美国通俗歌曲作家奥德威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填词;其次才是选用中国传统乐曲或民歌小调,如李叔同的《祖国歌》是根据传统乐曲《老六板》填曲而来。一、学堂乐歌简介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得朝野震惊,举国哗然。摆在面前的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向来唯我独尊的清政府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提出“学夷以制夷”的口号,开始学习日本,誓要发奋直追。二、起源学堂乐歌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898年的百日维新中,康有为就提出废除八股、遍设学校的主张。他在奏稿《请开学校折》中介绍德国学制:“令乡皆立小学,限举国之民,七岁以上必人之。教以文史、算术、舆地、物理、歌乐„„。”康有为在此折中明确地提出了音乐教育应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二、起源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确定新兴学堂开设“乐歌”一科。二、起源“1903年”片早在1903年,清代学务大臣张之洞在《重订学堂章程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规定》中就曾将“音乐”列为必设课之一,但授课对象仅限于女子师范学堂的学生。二、起源后来,在各级学堂章程的制造与修改过程中,音乐课的普遍开设才逐步提上日程。二、起源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正式颁文规定中、小学必须开设音乐课,这才结束了以往音乐课一直处于“随意科”地位的历史。中国普通音乐教育也从此走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此后,人们就把这一时期学校开设的音乐课以及课堂教唱的歌曲,统称为“乐歌”。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