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儿腹痛辨治经验ppt课件

上传者:菩提 |  格式:ppt  |  页数:11 |  大小:3517KB

文档介绍
结石、肠系膜淋巴结炎、再发性腹痛、过敏性紫瘫、荨麻疹、腹型癫病、功能性肠痉挛等。近年来山于家庭环境卫生的改善,曾经高居小儿腹痛原因第一位的肠道寄生虫病发病越来越少;而超声诊断的普及,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腹痛成为小儿腹痛的主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山于小儿病情变化多端,对疼痛表达能力差,而且部分病例有进一步演变为急腹症的可能,所以一定要认真诊断,避免漏诊误诊。*四、典型病例患儿汪某某,5岁。2013年7月5日初诊。因“反复腹痛半年,加重3天”至我院就诊。患儿呈阵发性腹痛,可自行缓解,未引起家长重视,亦未予诊治。3天前,被父母训斥后,患儿腹痛加重,以脐周为主,呈阵发性。查体:脐周偏右下腹处可们及数枚肿大的小结节样肿物,轻压痛,活动可。予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4XI09/L,单核细胞11%,中性粒细胞52%,血红蛋白118g/L。腹部B超提示:肠系膜多发散在淋巴结肿大,大者约1.4cmX0.8cm,呈椭圆形。刻诊:患儿仍腹痛,胃纳欠佳,无发热、畏寒,无恶心、呕吐,大便未解,小搜偏黄,舌质稍红、芥薄白,脉弦。证属:肝郁气滞。治宜疏肝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处方:柴胡、川芍、积壳、陈皮、香附各6g,炒白芍10g,炙甘草3g,炒川楝子、延胡索、生山楂、党参各9g,皂角刺、槟榔、蜂房各5g。5剂。水煎服。7月10日复诊,腹痛缓解,胃纳增。守前方继服6剂。1个月后,患儿超声复查显示:腹部肠系膜淋巴结无肿大,无异常表现。随访半年,未复发。*四、典型病例按: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引起气机紊乱而腹痛。该患儿为脾虚肝旺体质,平素常因与父母沟通不畅而郁闷,因此,基本病机为肝郁气滞,病情反复发作而容易产生疲滞。本次因遭父母训斥后,温怒内生,导致肝木乘土,腹痛加重,故应用柴胡疏肝散针对主证,以炒川楝、延胡索、生山楂、皂角刺、槟榔消食导滞、通络止痛,党参健脾,蜂房散结止痛。药证合拍,故而疗效肯定。*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