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血源性病原体 定义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体液:是指精液、脑脊液、阴道分泌物、滑囊液、胎盘液、胸腔液、心包液、腹腔液、羊水、口腔科操作时的唾液、其他被污染的体液或不能与体液区分的液体。*不同体液病原体含量★含量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是: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含量低的血液和体液依次是:尿液、粪便、汗液、泪液、母乳*传染源:病人及HIV病毒携带者精液11,000阴道分泌液7,000血液18,000羊水4,000唾液1每毫升中HIV病毒颗粒平均数*常见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职业暴露)定义指医务工作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或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职业暴露的类型(途径)锐器伤: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套管针、血糖针、手术刀……锐器伤是血源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医务人员患血源性疾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皮肤粘膜暴露:眼睛、口腔、粘膜、伤口……*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特点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如感染乙肝只需0.4毫微升2、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途径:皮肤刺伤、皮肤接触、粘膜接触3、发生暴露后感染的几率:HBV6-30%,HCV3-10%,HIV0.2-0.5%4、国外研究证实: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38倍医务人员感染HBV是普通老百姓的5-6倍*安全教育标准预防安全操作注射疫苗预防血源性病原体传播方法*普遍预防原则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