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母亲,又对母亲的离去生气,发脾气。抵抗母亲温暖性安慰;对陌生人相当戒备。安全性依恋:依恋理论认为,能体验到父母的爱、与父母建立安全关系的婴儿,当他们长大成人,会形成一个安全的与别人建立信任关系的无意识的内部工作模式。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与人交往和建立关系时基调是不信任。焦虑矛盾型:特点是过分依赖,患得患失。内部工作模式也是不信任。依恋与个体心理健康大量的追踪研究发现,在婴儿期具有安全依恋的儿童在学前期往往被教师评定为具有高度的自尊、交往能力强、善于合作、受欢迎的孩子。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则被评价为孤独、缺乏社会交往的孩子;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儿童被认为是具有破坏性的和难相处的孩子。对11岁儿童进行的研究发现,在婴儿期具有安全依恋的儿童具有更好的同伴关系和较好的社会技能。具体表现安全型依恋的儿童通常充当领袖角色:他们发起活动和游戏、对他人的需要和感觉十分敏感,很受同伴欢迎。他们是好奇的、乐于学习、敢于探索。他们在问题解决能力更强,有良好的坚持性及挫折耐受能力。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社会性和情绪上表现为退缩,参加游戏很犹豫,不活泼,不投入。这些儿童在学龄期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没进取心,缺乏自制力,人际交往较差。对孤儿院孤儿的研究:他们发出的信号很少得到任务繁重和注意分散的养护者的回应。与养护者无法形成安全性依恋。这样,他们认为寻求他人的关注是徒劳的,对自己与他人的交往持怀疑态度。久之,儿童会产生习得无助感,不再努力获取他人的回应。这正是孤儿表现出被动、退缩和冷漠的原因。恒河猴实验50多年前8只小恒河猴和猴妈妈隔离两只人工母猴结果:所有的幼猴几乎整天与毛茸茸的木制母猴待在一起。1.发条玩具熊2.将绒布“母猴”转移到另一间房间3.把幼猴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放了积木等一些新玩具。除此之外,铁丝母猴喂养的小猴对牛奶消化不良且经常腹泻。这说明,缺少母亲的接触安慰使幼猴产生心理上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