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5章社会问题与政策议程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ppt  |  页数:28 |  大小:1246KB

文档介绍
负功能。弹性比较大、比较灵活的社会结构容易出现冲突,但对社会没有根本性的破坏作用。达伦多夫则认为,社会现实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稳定、和谐与共识,另一张是变迁、冲突和强制。社会学不仅需要一种和谐的社会模型,同样需要一种冲突的社会模型。2、社会越轨论所谓越轨,包括社会成员(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社会习俗的所有行为。从狭义角度看,“社会越轨”现在主要是指社会上的违法违规事件,实际上是一个“负面”行为。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一些制度规范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一般按照制度规范去做事就被认为是按照轨道行走,而违反制度规范,就成了“社会越轨”。越轨行为不完全等同于社会问题。只有当某种越轨行为频繁地发生且对社会造成危害,使相当数量的人受到威胁时,才会转化为社会问题。(1)越轨行为的表现不适当行为异常行为自毁行为不道德行为反社会行为犯罪行为(2)越轨研究的理论视角3、社会解组论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社会学对于社会解组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文化堕距观点异化观点社会机会结构与社会目标结构失调的观点4、社会标签理论标签理论是解释社会问题产生原因及发展过程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内在性质,而取决于社会对其采取的态度,取决于社会的揭示和认定。标签是指某些人给另一些人所施加的符号或固定性看法,在标签理论中主要是对被施加者不利的符号或污名。标签理论注重对异常行为过程的研究,其基本观点是:在人们变成异常行为者的过程中,社会给贴上异常行为者的标签是一个关键因素;当社会通过创造新的准则而把异常行为的标签加在初发性异常行为者身上后,这个人就可能成为复发性异常行为者。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