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对乐谱和唱片做深入细致的分析解读),善于自我激励,以调动歌者――此时他(她)应负担起“批评家”的责任,并满怀“艺术家”的自信――自身的心智精神和主观能动性,避免头脑简单的重复和模仿。 Р Р 结语 Р 信守、模仿、批评,这是声乐表演中窃以为最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三层意念。诚然,当不同的观察者以各自不同的眼光和学识来审视和考量声乐表演这一实践时,也许还会发现“第四”、“第五”或更多层的意念的存在。学术研究(如同音乐表演一样)不仅不可避免地会带上个人的主观性(在此意义上说,本文论点纯属一孔之见和一家之言),而且实际上也呼唤着这种主观性。学术研究需在“争鸣”中辗转推进,音乐表演贵在“交辉”时绽放异彩,故愿笔者的薄识浅学能引出方家的真知灼见。 РР Р 参考文献: Р [1]陈红玲.声乐表演的艺术再创造[J].民族音乐.2007.3. Р [2]刘一.声乐表演与性格特征:兼论曲目的选择[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Р [3]王硌.论声乐表演中的美学思维问题[J].音乐研究.2006.3. Р [4]王廷玉,陈晓敏.论声乐表演的艺术再创造[J].乐府新声.2005.4. Р [5]王晓宁.从接受理论谈声乐表演艺术[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Р [6]修雪卿.论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8. Р [7]杨士华.论声乐表演艺术的美感体验[J].音乐探索.2007.1. Р [8]羊为君.现象学视域中的声乐表演本体的解读[J].音乐探索.2009.3. РР [9]张锦华.当代声乐表演的主体建构[J].音乐研究.1998.3. Р [10]赵青.牢牢把握声乐表演艺术再创造的审美原则[J].音乐研究.2001.4. Р Р (朱菁: 北方民族大学,讲师,副教授。) Р Р 5137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