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老子》,又名《道德经》。今本《老子》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八十一章,五千余言。“道”是其中最重要的概念,也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什么是“道”?从词源上看,“道”的含义始于“道路”的意思。老子将其升华为一个哲学概念,这一用法而后逐渐为各家所接受,成为中国哲学各流派都接受的核心观念.陈鼓应先生指出:老子的“道”,事实上是一个虚拟的问题。老子把他在经验世界中所体悟的道理,统统附托给所谓的“道”。(二)庄子生平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庄子传》)庄子家贫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外物》)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踔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耶?”(《庄子·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