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标解读(精选)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ppt  |  页数:1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教育方式。? 本课程意在帮助儿童完成由幼儿学前教育向正规教育转化与过渡方面做出有效的努力。Р3、“品德与生活”的基本理念:?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2)在教学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3)新课程强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生活是儿童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儿童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有价值的童年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任何人没有权利剥夺儿童的这些生活权利,品德与生活十分强调尊重儿童的这一权利。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尊重儿童的权利这一原则、理念,在尊重儿童的权利的前提下,组织、引导儿童参与并享受童年生活,使他们在愉快、充满自信和尊严的童年生活中接受教育。Р三、什么是“品德与社会”Р1、什么是“品德与社会”。? 本课程是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对小学思品、自然、社会等分科课程进行高度整合生成的,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小学3-6年级使用的综合课程。?2、“品德与社会”具有社会生活性、交叉综合性、教育基础性和延续发展性等特性。?(1)社会生活性:(2)交叉综合性: ?(3)教育基础性: (4)延续发展性:Р品德与社会课程充分关注儿童当前?与未来的发展,这主要体现:Р 一是教学内容选择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等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内容;Р 二是教学内容编排,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重复出现,具有延续?性;Р 三是教学方法方式,强调让学生参与活动的组织设计,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自主地了解、观察、感受、研究社会,使学生在组织设?计和参与活动中得到真正的发展;Р 四是评价,由过去较单一的量化评价转变为动态的、过程性的、情?感方面的评价,由过去以老师评价为主转变为师评、自评、生生互评的,描述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增强儿童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有利于客观地反映个体的品德风貌与特点。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