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平衡。若上述部位发生病变,导致协调障碍,称为共济失调。Р分类Р1.小脑性共济失调?2.感觉性共济失调?3.前庭性共济失调?4.大脑性共济失调Р(一)小脑的外形Р小脑上面平坦,贴近由硬脑膜形成的小脑幕,下面中间部凹陷,容纳延髓。小脑中间缩窄的部分称小脑蚓;两侧膨隆的部分称小脑半球。半球上面前1/3与后2/3交界处,有一深沟,称原裂。小脑半球下面近枕骨大孔处膨出部分,称小扁桃体。当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体可嵌入枕骨大孔,从而压迫延髓,危机生命,称枕骨大孔疝或小脑扁桃体疝。Р(二)小脑的分叶Р根据小脑的发生,功能和纤维联系,可把小脑分为3叶?绒球小结叶:位于小脑下面的最前部,包括半球上的绒球和小脑蚓部前端的小结,其间有绒球脚相连。此叶因种系发生上最古老,故称古小脑。?前叶:位于小脑上不原裂以前的部分,加上小脑下面的蚓垂和蚓捶体。在种系发生上晚于绒球小结叶,称为旧小脑。?后叶:原裂以后的部分,占小脑的大部分。在进化过程中是新发生的结构,称为新小脑。Р(三)小脑的功能Р小脑主要接受大脑、脑干和脊髓的有关运动信息,传出纤维也主要与各运动中枢有关。因此,小脑是一个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Р小脑的功能Р绒球小结叶(古小脑):通过与前庭核的联系,维持身体姿势平衡。? 病损:患者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步态蹒跚,?前叶(旧小脑):主要与调节肌张力有关? 病损:表现为肌张力降低。?后叶(新小脑):主要协调骨骼肌的运动。?病损: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即随意运动中肌肉收缩的力量、方向、速度和各肌群间的协调运动出现紊乱。如跨越步态,持物时手指过度伸开,指鼻试验阳性,同时伴运动性震颤。但一侧小脑病变,同侧肢体出现上述运动障碍,这是因为小脑上脚左右交叉,锥体束也左右交叉之故。Р一.小脑性共济失调Р小脑性共济失调:由于小脑损伤后导致的随意运动协调障碍,可伴有肌紧张减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语言障碍,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