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国近现代婚礼变迁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ppt  |  页数:1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中国近现代婚礼的变迁Р随着20年代初西方文化的传入,婚纱首次在我国亮相,从外国留学回来的不少人已经信仰基督教,选择在教堂举行婚礼。新郎打领结,穿西装礼服,新娘披婚纱,戴白色手套,手握红玫瑰,代替花轿的是缀满鲜花的小汽车,代替喜娘的是西式的司仪。新人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步入庄严的教堂。Р上世纪20年代Р上世纪20年代Р30年代西式服装大行其道。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始流行穿白色婚纱礼服,一般新娘穿白色婚纱礼服,手捧鲜花,头戴白色长纱,长达五六米,新郎穿黑色大礼服,白硬领衬衫,戴黑领结,手捧黑色高帽和白色手套,另外还有男女二位傧相,也穿大礼服和白纱,陪着一对新人,举行婚礼后就在教堂内与双方家长,证婚人等拍摄合影照。Р上世纪30年代Р上世纪30年代Р40年代前后白色婚纱礼服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婚纱照由教堂合影逐步转移到照相馆,程序上也由婚礼后拍照改为婚礼前拍照,人数由集体合影演变为二大二小的四人合影,进而发展为只有新郎和新娘二人合影。而在40年代的南京,也出现了“集体婚礼”这一新潮的结婚方式。Р上世纪40年代Р上世纪40年代Р20世纪 50年代和60 ,70年代的婚礼差不多,几乎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恐怕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Р上世纪50、60、70年代Р80年代,“三转一响”是婚姻的必备基础。“三转一响”就是指结婚时必须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这些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当时可算是高档商品了。那时所谓婚礼,就是喜酒,就是定下一个饭店,请亲朋好友大吃一顿。那时候并没有来喝喜酒一定得送礼的规定,所以被通知喝喜酒的人,都是真正的高兴,80年代吃到一顿好吃的,还是令人鼓舞的大事。Р上世纪80年代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