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化解医疗纠纷、维护医疗秩序的文件、措施,一些地方也注重医疗纠纷的预防、人民调解,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或相关政策,取得了实效。2013年到2017年,我国医疗纠纷数量实现了五年小幅递减,但纠纷总量仍处于高位水平。? ? 国务院2002年制定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发挥了作用,但主要调整的是医疗事故引发的医疗纠纷,预防措施的针对性也不够强,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有必要制定《条例》,在总结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将近年来实践中探索积累的经验上升为法律规范,并将人民调解这一成功做法加以规范和推广。Р二、《条例》的起草过程Р2015年1月,原卫生计生委向国务院报送了《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送审稿)》? 原国务院法制办先后两次征求有关部门、地方政府、部分高校和医疗机构的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赴深圳、北京、江西、湖北等地调研;就重点问题召开专家论证会,并进行了部门协调。在此基础上对送审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形成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草案)》。? 2018年4月,司法部会同卫生健康委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2018年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草案)》,2018年7月31日,国务院正式公布《条例》。Р三、《条例》的总体思路Р一是平衡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二是关口前移,通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畅通医患沟通渠道,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纠纷。?三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解决医疗纠纷中的主渠道作用,倡导以柔性方式化解医疗纠纷,减少医患对抗,促进医患和谐。Р四、《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解读Р五章五十六条Р第三章Р第四章Р第五章Р第一章Р第二章Р总则Р医疗纠纷预防Р法律责任Р附则Р医疗纠纷处理Р一至八条Р九至二十一条Р四十五至五十三条Р五十四至五十六条Р二十二至四十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