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帕金森病) 、肾病、呼吸道疾病、炎症、淀粉样变、副癌综合征等。Р3.不良状态? 贫血、容量减低、营养不良、寒冷、睡眠障碍、慢性疼痛、便秘、前列腺肥大、焦虑、抑郁或情绪波动、围手术期血压波动等。? 4.继发性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大中动脉狭窄( 特别是肾动脉狭窄) 、原醛增多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嗜铬细胞瘤等。?5.其他? 血压测量不规范、降压治疗方案不合理、药物相互作用、治疗的依从性差等。Р血压波动的分类和影响因素Р血压波动的临床表现Р1.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正常人的血压表现为夜低昼高型,多数学者认为正常人 24 h 血压节律呈双峰双谷,即清晨觉醒和起床后明显升高,8∶ 00 - 10∶ 00 达高峰; 此后下降,在 16∶ 00 - 18∶ 00 血压再次升高; 以后缓慢下降,直至凌晨 2∶ 00 - 3∶ 00 至最低值,即“杓型”现象,对适应机体活动,保护心血管结构和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节律随着增龄逐渐弱化。Р根据夜间血压( 22: 00 -8 : 00) 较白天血压( 8: 00 - 22: 00) 的下降率,把血压的昼夜节律分为: ?杓型( dipper) : 10% ~ 20% ?非杓型( non-dipper) : < 10% ?超杓型( extreme dipper) : > 20% ?反杓型( inverted dipper):夜间血压高于白天血压。? 老年人或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常伴有夜间血压升高( 夜间平均血压≥ 120 /70 mm Hg) 。?据统计,在年龄≥60 岁的老年人中,非杓型血压的发生率可高达 69% ,是中青年人的 3 倍以上。在年龄≥80 岁的高龄老年人中 83. 3% 者丧失了正常的杓型血压节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靶器官损害、心血管事件、脑卒中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Р血压波动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