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言,辞人丽淫而繁句也。?至如《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印字而知时也。Р二、论历代作品的景物描写Р主旨:;论《诗经》、《楚辞》、汉赋以及“近代”作品中的物色描绘。?“物色”描写的基本原则:“以少总多”、“情貌无疑”。?为情景交融之说奠基?《楚辞》不如《诗经》??论述刘宋以来的山水诗作。Р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或率尔造极,或精思愈疏。且《诗》《骚》所标,并据要害,故后进锐笔,怯于争锋。莫不因方以借巧,即势以会奇,善于适要,则虽旧弥新矣。是以四序纷回,而入兴贵闲;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使味飘飘而轻举,情晔晔而更新。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物色尽而情有余者,晓会通也。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然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赞曰: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Р三、物色尽而情有余Р提出“物色”的具体要求:? 一、“善于适要”? 二、“析辞尚简”?提出描写“物色”的具体方法:? 一、“江山之助”? 二、“如兴贵闲”? 三、“志惟深远”、“功在密附”? 四、“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Р总结Р《物色》篇体现了魏晋南北朝这个文学自觉时代的创作和理论批评中的一个应该充分重视的倾向,即对于自然景物之美的观照和表现。?关于文学作品的功能问题——作品不仅抒写内心,而且也要很好的表现外境;?关于抒写情志与描绘外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关于写景作品的余味问题。?他提出的“以少总多”“物尽”“情余”“随物而宛转”“与心而徘徊”等主张,奠定了中国古代意境理论的初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