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四章 50-60年代散文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ppt  |  页数:10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廖沫沙《三家村札记》有感而发,大胆泼辣。Р二、十七年散文的审美特征Р1、选材上以“时代精神”为准则? 2、艺术构思上的“诗化现象”? 3、审美层次上的日趋简单化? 第二节:杨朔的散文创作? 一、创作之路? 1、探索期 1937~1948年Р2、发展期 1949~1959年Р《三千里江山》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长篇小说。? 3、诗化期 1959~1966年?杨朔把散文当作诗一样来写,形成颂歌体的格调,如《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等。Р二、诗化现象Р1、以诗为文,意境深邃。?2、托物言志,借景抒情。?3、峰回路转,曲径通幽。?4、语言凝炼,清新别致。?三、杨朔散文的模式?1、颂歌体的艺术格调和生造的意境。Р2、刀刻斧凿的痕迹明显,给人雕饰甚至别扭的感觉。Р3、物——人——理的三段式结构?描写景物,借喻比人,点明哲理。?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升华意境。?四、杨朔散文产生模式的主要原因?1、时代的产物?2、作家自身的局限Р四、散文三大家风格比较Р1、从作家的气质和创作态度来看?杨朔——诗人气质——散文——诗?刘白羽——战士——散文——武器?秦牧——学者——散文——无所不谈?2、从艺术手法来看?(1)、选材?杨朔——托物言志,以小见大。Р刘白羽——选取壮美的景物和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Р秦牧——丰富多彩,涉笔成趣。?(2)构思?杨朔——从平凡的事物中提炼诗意?刘白羽——从纵的方面进行联想?秦牧——触类旁通,左右逢源。?(3)语言?杨朔——清新委婉Р刘白羽——刚健绚丽,气势雄浑。Р秦牧——自然亲切,讲究文采。?(4)抒情?一座园林?一团烈火?一座花城Р参考书目:1、沈义贞《中国当代散文艺术演变史》Р2、李小虹《中国当代散文审美建构》?思考题:?1、请谈一谈你对建国17年散文的看法。?2、以具体作品为例,比较当代散文三大家的创作个性。?3、如何写好散文?说说你的想法。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