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影响器官捐献的伦理因素及促进措施幻灯片

上传者:qnrdwb |  格式:ppt  |  页数:31 |  大小:1250KB

文档介绍
实施手术1.3万例,即只有1%左右可获得正常手术治疗。从 2003年到 2009年 5月,中国内地仅有 130位公民去世后捐献器官,可见我国器官供体不足极其严重。Р器官短缺 供求差距增大Р据中华医学会2008年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100万名尿毒症患者,每年还有近12万的新增病人,而实际每年能够进行肾移植治疗的不到5000人。? 另据报道,在全国500万盲人中,有近3万人可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但因供体缺乏,每年只有不到1200名病人能接受角膜移植;我国约有400万名白血病患者在等待骨髓移植,而全国骨髓库的资料才3万份;Р6.遗体器官捐献程序复杂Р影响器官捐献的因素Р1.传统道德观念的制约Р2.职业道德因素的影响Р3.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的影响Р4.对器官捐献的伦理认知缺乏Р5.公众认知度低,国家关注较晚Р7.器官移植的补偿问题Р1.传统道德观念的制约Р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捐赠给他人就是对父母的不孝。晚辈捐赠已故长辈的器官也是对长辈的不尊敬,使长辈不能“入土为安”。此外也有部分人认为器官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希望自己能在死后保持身体的完整而不愿意捐献给他人。有些自愿捐献器官的公民,即便在生前完整地填写了捐献资料并按程序完善了全部声明、公证等法律手续,可一旦去世后,其家属仍然会阻挠医护人员,致使人体器官因错过最佳摘取时间而丧失功能。Р2.职业道德因素的影响Р据调查表明,医生比护士更能接受活体器官移植这件事情,医护人员对器官移植的认可程度高于普通的公众。可能的原因是医生比护士更了解器官移植的相关知识及移植过程,知道活体器官捐献的供体如何进行健康保健。而医护人员比普通公众拥有更多的移植相关知识,了解途径也较多,不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恐惧或疑虑。此外是否参加公益活动也影响器官捐献的态度,研究显示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人更愿意捐献器官,更愿意尽自己的能力使他人获得幸福。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