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Р新课程的四个理论基础Р■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哲学Р■为什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为什么要把“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为什么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些意向和做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什么?这些就要求我们对新课程改革进行理论分析Р一、建构主义理论Р皮亚杰: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在认识过程中,主体并不能直接对客体作出反映,而是将客体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然后才能对客体作出反映。Р建构主义者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Р学习情境? 先前经验主动建构经验系统变化? 学习共同体Р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图Р建构主义理论给现代教育教学的启示Р教学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Р2.布鲁纳——美国的教育心理家:发现法Р布鲁纳强调认识是在旧知识结构之上建构新结构的过程,所以力倡“发现法学习”。布鲁纳说:“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尽管学生所要获得的知识,大多都是人类已知晓的事物,但如果这些知识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引发出来的,那么对学生来说仍可称作是一种“发现”。Р发现教学法的特点Р不是把现成结论提供给学习者,而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闻、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依靠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发现法教学模式的核心与精髓,就是要求学习者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