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15卷,可说是清儒研究《说文》专书的开始,乾嘉时代为最盛,至清末罗振玉、王国维为止,《说文》研究者共计203人,他们对《说文》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4方面:Р①对《说文》进行校勘和考证的研究工作,如严可均《说文校议》等;?②对《说文》有所匡正的研究,如孔广居《说文疑疑》等;?③对《说文》作全面的研究,并多所阐发的,如说文四大家;?④对先辈或同时代《说文》研究著作的补充订正,如王绍兰《说文段注订补》等。Р在清代研究《说文》的众多学者中,最杰出的是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骏声。他们被称为“《说文》四大家”。Р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Р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堂,江苏金坛县人。乾隆举人。曾在四川富顺、巫山等地任知县。后来辞官归乡,潜心著述。他是清代著名学者戴震的弟子,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Р戴震(1723—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曾修《四库全书》,博闻强记,成为皖派考据大师,著有《声韵考》《方言疏证等》,首创古音9类25部之说,及阴阳入对转的理论,段之师。Р段玉裁用了32年的时间(1776-1807)来撰写《说文解字注》,书成问世,学者公认是自古以来研究《说文》成就最高的著作。戴震另一弟子王念孙评论说:“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Р在注解《说文》之前,段玉裁深入地研究了古音,对上古韵部系统做了归纳,写出了《六书音均表》,分古韵为6类17部,“支,脂,之”三部分立,是他的创见,另段氏认为古无去声,也是一种新的发现,并建立了“同声必同部”的理论认识。Р《说文解字注》的突出成就在于“就古音明古义”,用“因形以考音,因声以知义”的方法研究《说文》。段玉裁已经从理论的高度认识到了音与义才是语言词汇的要素,而汉字主要是通过记录词的声音来表示词和它的意义的。Р另外,在阐明《说文》的条例,订正《说文》的讹误,辨析同义词和清理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等方面,段玉裁都有卓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