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 duct polyp)或脐息肉(umbilical polyp)。Р通俗的讲,脐茸是小儿脐带脱落后,创面上出现的樱红色、表面光滑湿润的息肉样增生物,可有少量“脓水”样分泌物(如果被碰伤,分泌物可呈血性)。Р脐茸Р——来源?胎儿通过脐带与母体的胎盘相连,脐带根部和胎儿腹部正中连接处称为脐。?脐带内有脐静脉和脐动脉(和胎儿体内的血管相连接,出生后闭锁——成为肝圆韧带),以及卵黄管(和胎儿的小肠连接)、脐尿管(和胎儿的膀胱连接)等结构。正常情况下,卵黄管等结构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和断脐后,或闭塞、或纤维化、或消失,最后仅残留一皮肤瘢痕凹陷——脐。?脐茸正是卵黄管闭塞后,其远端的粘膜(肠粘膜)未完全消失,在小儿脐部出现的息肉样增生物。Р——脐茸≠脐肉芽肿?“脐茸”在部分文献里被称为“脐肉芽肿”(umbilical granuloma)。实际上从脐茸的来源分析,它属于一种先天畸形,而不属于肉芽肿。可能是因为医学专业词典里不能查到我们常用的词语“脐茸”及其英文翻译,而只有“脐肉芽肿”及其英文翻译的缘故,这些作者认为脐茸等同于脐肉芽肿。其实,“脐茸”的同义词“脐部卵黄管息肉”(umbilical omphalomesenteric duct polyp)或“脐息肉”(umbilical polyp)在医学专业词典里是能查到的。?脐肉芽肿(umbilical granuloma)是指由于断脐后未愈合的伤口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形成的息肉样增生物。Р——脐茸与脐窦、脐瘘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三者均来源于胚胎卵黄管残余组织。?区别:三者形态上有区别,后两者呈管状(脐窦——和肠管不通;脐瘘——与肠管相通)。Р病理学编辑?大体形态:?樱红色、表面光滑湿润,息肉状。小者约绿豆大小,大者直径可超过0.5cm,部分根部变细形成蒂。?组织形态:?脐部皮肤鳞状上皮与胚胎残余的肠粘膜组织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