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套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及实验教材,通过了解文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古代姓名和称谓、天文历法、地理常识、官职与科举、礼制与宗法等文化常识和古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从大家所忽视的隐性文化层面,如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角度入手,重新审视文言文教学的文化内涵。第一章中学语文教学中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意义一、现实意义1、新时代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人才。2、学习掌握中国古代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和重要内容。3、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有利于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创美好的未来。二、教材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结构分布特点1:涉及的文化知识面广泛;2:知识布局零散,缺乏系统性;3:思想体系单一,缺乏连贯性。客问元方:“尊亲在不?”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车裂:中国古代的一种残酷的刑法,将人头和四肢分别拴在五辆车上,以五马驾车,同时分驰,撕裂人的肢体致死。《孟姜女》七年级第一学期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鲧禹治水》七年级第一学期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叩头到地。《雷电颂》语文H版高二第一学期第三节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文化结构包括多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表层的(谓之“形而下”或“器”),观念文化是深层的(谓之“形而上”或“道”),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处于二者之间,可看作中层结构。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传统文化以人伦关系为出发点,强调知识与道德相统一;以惩恶扬善为宗旨,强调教化的作用;以忠、孝为是非标准,强调惩恶扬善,其内容和方式,无不与趋善求治的总目标相联系。因为所有的政治原则都从道德原则中推导出来,它属于以“求善”为目标的伦理型。且伦理学说与政治学说融为一体,又可归属于以“求治”为目标的政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