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古代汉语的被动句式(PPT课件)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ppt  |  页数:20 |  大小:2672KB

文档介绍
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成公二年》)?④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Р这类句子没有表被动的形式标志,在形式上同主动句完全一样。它的被动意义只能从主语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上去理解,看主语是否是谓语动词的受事而不是施事。Р(二)被动句Р这种句子在谓语前面或后面带有表示被动关系的词语。这些词语就成为表示被动关系的形式标志。现代汉语的形式被动句一般借助介词“被”来表示,古汉语的形式被动句相对来说则复杂些,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Р1、“于”字句Р在及物动词后加上介词“于”(或“乎”),用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构成“及物动词+于+名词(施事者)”的被动句式。Р“(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郑袖”、“张仪”分别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由介词“于”引出。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许行》)?“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羽传》)Р以上几句都是主动与被动对比的句子。前、后句的主语和动词都是一样的,但是前句为主动句,后句为被动句。其形式标志就是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词“乎”的语法功能与介词“于”相同。“乎”也可以用在被动句里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Р“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 “获乎庄公”即“获于庄公”(被庄公所擒获)。? “志乎古,必遗乎今。”? “遗乎今”即“遗于今”(被今人所遗弃)。Р介词“于”除了可以用在被动句里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外,还可以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等。因此对于“于”的用法需要悉心辨认。有时甚至在一些表示被动的句子里,介词“于”也只是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而不是引出主动者。Р“吾围于陈蔡之间。”Р这一句很显然是被动句。“围”是被围的意思。但是,介词“于”后面引进的“陈蔡之间”只是表示被围的处所。所以,这一句应当属于意念被动句。Р思考:“百里奚举于市。”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