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葡萄球菌“D试验” 章浙忠课件

上传者:upcfxx |  格式:ppt  |  页数:18 |  大小:4335KB

文档介绍
)Р阿齐霉素Р克林霉素Р林可霉素РMLS?抗生素Р大环内酯类РB类链阳霉素类?(streptagramin type B)Р奎奴普丁РMLS类抗生素机制Р1、MLS类抗生素革兰阴性细菌天然耐药性。Р2、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葡萄球菌感染。Р3、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РMLS抗生素Р核糖体Р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耐药机制一РmsrA基因Р主动泵出机制Р排出:大环内酯类和链阳霉素BР克林霉素没有转运作用Р可表现为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但对克林霉素敏感,即MS耐药型----用克林霉素治疗葡萄球菌感染是有效的。Р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耐药机制二Рerm基因Р红霉素核糖体甲基化酶Р23SrRNA的腺嘌呤残基6位双甲基化Р50S核糖体的亲和力降低Р结构型耐药是指erm基因上游的启动子发生突变,使erm基因产物稳定表达产生耐药性,其表型为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Р诱导型耐药是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为诱导剂通过衰减机制诱导erm基因产物的表达而产生耐药,其表型为对大环酯类抗生素耐药而对克林霉素敏感。Р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耐药机制二Р克林霉素治疗失败的案例主要在于诱导型erm机制所致。而MLSb诱导耐药性的影响范围则因地域不同而异,一些已经发表的研究表明分离出的葡萄球菌中有45%具有诱导耐药性。如果带有MLSb诱导耐药性的葡萄球菌的体外药敏结果被报告出来,则很有可能出现克林霉素治疗失败的情况。РD test 介绍РD test是一种相对简单的确定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性的程序。Р1、纸片扩散法:即将一张红霉素(15μg)纸片放在离一张克林霉素(2μg)纸片15mm到26mm的地方。孵育16-18h后, 与红霉素相邻测抑菌圈边缘出现“截平”(称作D抑菌圈)=诱导克林霉素耐药。Р 2、肉汤微量稀释法:将一定菌量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孵育后,任何有菌生长说明细菌已经诱导产生克林霉素耐药性。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