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反应因子、趋化因子、巨噬细胞凝集因子、淋巴毒素等。第二个阶段是非特异性阶段。释放出的这些活性物质可以促使巨噬细胞向有反应原的地方游走、聚集、发育、繁殖,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充血、渗出, 更多的细胞从血管向外浸润,在 24 小时后局部出现红晕和硬结, 48—72 小时达到高峰,形成肉眼可见的局部皮肤反应,反应强烈者可出现水泡、溃疡,严重者可见前臂肿胀,疼痛、发热、周身不适等。红晕是局部血管扩张所致,对判断机体致敏无意义,而硬结是水肿加巨噬细胞浸润所致,是判断机体致敏的依据。 1.发热( T>37.5 ℃) 2.各种传染病及恢复期。 3.各种器质性疾病如心脏、血管系统、肾脏、肝脏和胃肠等疾病急性期。 4.身体极度虚弱者。 5.患有局部或全身性皮肤病。 6.防御机制不健全者,如免疫缺陷,丙种球蛋白缺乏者。 7.其他预防接种不到二周者。 8.本人或家属有过敏史或变态反应史。 9.神经及精神不正常,易出现晕厥、休克、癫痫等情况者。四、禁忌症 1 .试验前先核对药名、剂量、有效期及婴幼儿,如有沉淀、安瓿破损及过期者不得使用。 2.用 75% 酒精消毒皮肤。 3.应用一次性注射器,刻度和针孔斜面一致向上与皮肤平行刺入皮内,缓慢准确地注射 0.1ml (含 5U PPD )呈直径约为 6-10mm 大小白色隆起, 不要揉搓,会自行消退,不要用酒精棉球(签) 按压针眼。五、操作 4 .干扰因素: a 、光线:直接日光照射 10 分钟,结素效价减少 80% 。1955 年WHO 曾做过这样的研究,用光照射过的结素为接种卡介苗的学生做测定,同时设对照组。结果发现光照组 90% 以上反应减弱,较对照组相差最大达 8mm 。 b 、温度:保存温度偏高可使结核蛋白变性而降低效价,时间长了则结素会完全失效。 c、技术:注射剂量不足,未摇均匀,注射较深、验看不仔细不熟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