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意识障碍患者表现为行为无目的性、不自主地将插管拔出;大手术病人术后早期因麻醉未完全清醒、伤口疼痛、口咽干燥、留置胃管、导管不适等原因处于躁动状态,易自行拔管;神志清楚患者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对气管插管的耐受性较差,患者气道反应性较高,剧烈咳嗽,使插管脱出。?2.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意志力:气管插管病人因导管对咽喉壁黏膜的刺激和局部压迫、失声而感到恐惧,头颈部活动受限及护患沟通障碍使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难以接受和耐受气道插管而自行拔管。?3.家属的误解和干预:有的家属在探视期间看到病人被捆,又缺乏这方面常识,认为对患者实行了不人道的医疗行为,有时擅自解除约束,而易自行拔管。气气管管插插管管因因素素?1.气管切开导管过短也是非计划拔管的原因之一。?2.气管插管的位置:意外脱管与插管的深度、导管外露的长度均有关,气管插管置管越浅,管腔外露越多,患者体形肥胖、颈较短,插入时位置过浅,易发生脱管现象(管外7-10 cm )。?3.气管插管方式: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相比,前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可能是因为前者导致的不适感轻于后者。医医护护人员人员的的因因素素?1.缺乏有效的沟通: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社会背景、文化层次等差别较大,有些患者对插管的重要性不能理解,病情稍有改善后,急于将插管拔出。老年病人情绪变化无常,置管不适使病人处于易激惹状态,有些患者因经济负担较重,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以及气管切开长期带管呼吸(3 月~2 年)不能脱离呼吸机的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绝望拒绝治疗或经济上、精神上受到不良刺激的患者,在深夜自行拔管。?2.未采取适当的有效的肢体约束:病人可以因各种原因导致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而无意识的拔管;对有拔管倾向的病人,如术后麻醉未清醒、言语表达不清的高龄病人、对留置导管极不耐受者,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限制病人活动,从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