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一 1 8 6 7), 开始进入佛教世俗化的时期。幕府为禁止天主教的传播, 让佛寺掌管宗门户籍, 对居民施行监督, 形成严格的寺、檀(施主) 关系。僧人衣食有余,日益腐败。在这个时期,佛教内部的世俗化倾向有了进一步发展。有不少僧人鼓吹诸教合流,主张吸收世俗伦理道德,肯定现实封建秩序,提倡生活日用即为佛道的思想日本经明治维新(1 8 6 8)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佛教在维新之时及其以后, 进行了一些改革, 例如, 规定僧侣是一般职业, 只称姓氏; 解除旧有的禁止食肉、带妻、蓄发的禁令;确定宗制、宗法, 规定各宗设管长、宗议会; 各宗创办大中学校, 发展教育事业日本佛教注重汲收世俗人伦道德, 将人世人性理论与出世佛性理论相结合, 形成了日本佛教的世俗 1872 年政府公布了“从今往后,僧侣食肉、娶妻、蓄发等悉听尊便”的“太政官令”,取消了一切政治制约,实行宗教自由化政策。这样一来,日本各宗僧侣竟相效仿净土真宗,食肉娶妻成为普遍、正常的事情、也成为了主流性。战后的日本由于城市寺院在战火中受到很多破坏, 农村寺院在农地改革中失去旧有的土地和租佃关系, 再加上农村人口犬量集中到城市, 传统佛教无论在势力上还是在影响上, 都曾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 大量僧侣还俗从事教育文化和国家公务员工作, 也有的虽仍从事佛教事务, 但也兼职其他工作。此外, 不少佛教团体、寺院积极兴办托儿所、幼稚园,旅馆学校和各种观光事业。随着 5 0 年代日本经济的恢复, 传统佛教的势力才开始回升世俗化现象?道场金钱化?僧人变异化?仪式功利化?活动庸俗化道场金钱化,是今日佛教世俗化最具体的写照。今天世界各地,有许多道场,不顾道业,只顾商业。这些道场金光闪闪,财气逼人。道场里没有道风,只有商业气息,臭铜味掩盖了香味。金钱为重,佛法为轻。有了臭铜味,没了法味。道场金钱化后,道场变得更有钱,但失去了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