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累,等到仪仗队过来时, 他却已经支持不下,进入梦乡……。别具慧眼,旁敲侧击, 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挖掘富有情趣的镜头,是布列松所特有的风格。布列松 1932 年才开始拿起相机拍照。这是一张早期的代表作。斯维勒是西班牙的一个小镇,画面里一个撑着双拐的残疾儿童,他后面正在嬉戏的孩子们对此有不同反映。其中一个坏小子甚至要想恶作剧,被另一个孩子抱住。照片拍摄得十分生动,画面结构也相当严谨完整。两个男子,一个在布幕的缝隙中偷看街头演出,另一个警惕地扫瞄着周围的情况,以免被人抓住而引起麻烦。照片的精彩部分是这个男子那种特别的眼神。布列松有时被列入“专在街头巷尾抓拍的摄影家”行列,他善于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布列松抓拍艺术中代表性名作。在前景中跳跃的男子,其身影恰好跟背后招贴广告中跳跃女郎相似,一前一后,互相呼应,相映成趣。这个拍摄瞬间,也就是布列松心目中的“决定性的瞬间”。《积水的路面》《马蒂斯》广角镜头取景范围大,景深大,可把远近景物全都纳入清晰范围之中。但焦距太短的广角镜头往往过分夸张前景,产生歪曲和变形。因此,布列松经常采用 28毫米的广角镜头。这张为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拍摄的照片, 反映出画家对鸽子的喜爱,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个性。柏林墙边(1962) 在东西柏林交界处,布列松抓到了这样一个发人遐想、引人深思的镜头。双手持拐而行的残疾者,暗示出以前发生过的战争; 荷枪的卫兵,又反映出了持续着的对立。再加上阴雨天气的灰暗影调,使得画面有一种低沉的气氛。布列松经常强调观察,他说: “重要的是观察。摄影,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敏捷的表现出最重要的部分。”德国柏林东西分别占领十六年后,东柏林方面于 1961 年8月12日至 13日工资突击建功立业立起柏林墙,其目的是防止西方的渗透和干扰。布列松的这个镜头,表现三个柏林人站在一个高台上,观看墙那边的情景。柏林墙边(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