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公共外交第二讲-课件(PPT·精·选)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ppt  |  页数:16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战后和解始于个人倡议–一名耶稣会教士( Jean Du Rivau )在法、德同时创立国际合作机构,出版刊物, 组织学生交流,以推动法德相互理解?地方政府先行–法德市长组织国际市长联盟,将有相近规模、历史或工业的城市结对?组织市民交流、学生交流、体育比赛?至世纪末已有超过 2000 个省、市和社区结对?中央政府跟进–歌德学院、法语学院– 1963 年,阿登纳和戴高乐签订爱丽舍条约( Elysee Treaty ),结束历史仇恨– 1963 年设立法德青年办公室,每年 4000 万马克预算,最多 30 万人参加,至 1997 年, 500 万学生( 70% 为高中生)参加了交流? 1988 年签订一系列双边文化协定–建立联合高等文化委员会,设立阿登纳-戴高乐奖,促进大学交流和联合学位项目, 开设法德电视频道?有利因素–对称性:历史上相互威胁,战后谁都不占优势,都需要重建信誉,并习惯于身处一个由美苏支配的世界–共同的意识形态参考点:和平,基督教?结对城市的典礼经常伴有教会仪式,戴高乐和阿登纳一同参加弥撒–双方都有隐含的动机?对法国来说,输出法语?对德国来说,对抗民主德国的青年国际主义宣传?启示:以未来领导人为对象国际传播范例:伦敦大轰炸与英国的对美外交 1939-1941 ?背景– 1940 年夏,英国单独对抗德、意,美国仍保持中立–英国在美国的信誉低:绥靖政策,一战时英国的对美宣传–有利条件:国际传播的基础设施,新首相丘吉尔,英国公众的相对一致?做法–借用美国的声音,而不是输出英国的声音?允许美国记者使用英国的广播设备报道战争? CBS 的爱德华·默罗:把英国的战争带入了美国人的起居室– BBC 北美局制作适合美国人口味的节目?描述大轰炸中生活的肥皂剧,以美国妇女为对象;在美国国内重播?启示–一个外国记者一旦融入驻在国的民众,将会从驻在国的视角进行报道信息时代的公共外交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